【编者按】为促使教育教学改革开展得更加扎实有效,我校已连续开展了六场“本科教育教学改革”思想大讨论,各学院亦开展了各层面相应的研讨。为进一步浓厚教育教学改革氛围,统一思想,增进共识,凝心聚力推进教育教学改革工作,我们策划了本科教育教学改革思想大讨论系列访谈,并已于校园各媒体进行了第一、第二期访谈的宣传报道。今天报道的是第三期访谈,其主题是学院如何进行教学管理模式改革,如何开展专业核心课程的建设。以期通过访谈,进一步碰撞思想,总结经验,开阔视野,促进学校教育教学改革再上新台阶。
雄关漫道真如铁 携手迈步从头越
始终贯彻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着力提高教育质量,坚持改革创新,不断为我校发展做贡献。为此,我们特地邀请经济学院副院长宋瑛、商务策划学院副院长王燕、管理学院副院长王兰谈谈关于学院在教学管理模式改革和学院专业核心课程的建设的思考和实践。
教育教学管理模式改革:师生齐抓,共同发展
宋瑛:让教师转变教学观念,统一思想认识;强化课程管理,提升课堂教学质量,其中包括加强过程的管理、信息化改造传统的课程管理模式、加强考试管理、加强教学与学风建设;充分发挥院领导、教学督导、系主任的作用,完善质量监控管理;在基础建设中,加强制度建设,提升我们教学管理规范化程度;以青年教师为抓手,通过“一对一”的帮扶制度、助教制度、学校培训制度、考核制度等,强化他们专业能力,提升教育教学质量。
王燕:以学生为中心,以教师的发展为根本点,着重落实学校“十三五”规划中有关教育教学改革的相关任务和领域,并基于“供给侧改革”的视角和“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五大发展理念,做好人才培养的顶层设计。一是在“三型一化”人才培养过程中,进一步编制多样化的适应创新型、应用型、复合型和国际化人才培养的细化、分类的人才培养方案,保障分类培养有依据、有科学的蓝图;二是推进人才培养的工商结合和工程化,加强商科大数据分析、运筹管理、管理工具等课程设计,把商科人才培养普遍认为只会动嘴的软型人才培养成会数据分析、精商科工具的工商融合、具有强专业核心竞争力的现代商科人才;三是多措并举,提高课堂教育教学质量, 特别是将第一课堂、第二课堂、第三课堂、第四课堂等课堂形式联动一体,真正实现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其中,重点之一是加大教学范式改革,明确培养目标和重点,鼓励教师根据课程特点、对象的差异,开展组合式的教学范式改革,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角和主人,提高课堂教学质量。重点之二是制度先行,倡导“工匠精神”,激励教师教学投入,保障每一位教师每堂课都是自己最满意的导演作品。重点之三是强化教育教学过程监控,保障教学过程不走过场、不走形,都是学生能力培养的过程。
王兰:管理学院教学管理模式的改革将着重增强管理制度的柔性,建立“多元、融合、动态、持续”的教学管理运行机制,充分调动教师和学生的积极性,提高教学管理效率与效能,做实教学管理规范化,开启教学管理精细化,逐步建立适应学生个性化发展的教学管理制度。一是完善教学管理制度与规范教学管理程序;二是健全学院教学质量监管体系;三是加强学院的系部建设,实施专业与课程群负责人制度;四是建立柔性教学管理制度。
打造专业核心课程:特色立足,点子出招
宋瑛:特色专业的建设,首先应明确其特色定位。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优。如何定位特色专业,我们首先了解国内开设同样专业的院校的开设专业定位情况。其次是立足于地方财经大学,促使我们的专业定位与区域经济、行业经济的发展相契合。例如国际经济贸易专业的定位,与“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互联互通等大环境相结合,着力重庆相关区域的人才培养。第三是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做好人才培养的顶层设计。在制定方案时,我们形成了一个系统的科学的机制。每个专业设置了一个专业建设专家指导委员会,专业建设专家指导委员会有5-7个人,其中至少有三分之一以上的委员来自校外其他高校、政府、行业企业的高管。各系通过调研、讨论形成一份人才培养方案初稿,再经学院的教育委员会、专家指导委员会讨论审定,形成的人才培养方案更具科学性。在实施人才培养方案时,学院着力加强课程资源的建设,开发教材、教辅资料,完善教学大纲、PPT制作、在线学习平台、精品课程建设等等。第四是完善实践教学体系,利用国家级虚拟仿真教学实验中心,搞好课程建设和专业建设。要求每个专业建设2-3个标志性的实践基地,同时还在课程中开展“基地精英进课堂”活动,充分利用好校外实践基地的资源。并且,学院以学科竞赛和专业调查为抓手,将学生专业素养培养、科研训练与社会实践有机地结合起来提升学生创新创业能力。
特色专业一定要注重产、学、研结合;要开放办学,与校外的行业,机构,政府相结合;要科教融合,教学的发展一定是要以学科为支撑的。老师的科研成果我们采取了四个“进”:走进课堂、走进教材、走进毕业论文、走进学生科技项目。通过这四个“进”,把教师的成果反哺于教学。教学和科研的互动,让老师也有积极性。
王燕:专业核心课程打造,既要“低头拉车”练好内功,打造独特的竞争优势;又要“抬头望路”,学习同行、立足区域、关注国家和国际发展,内外兼修,双轮驱动。具体说来,一是加强专业的特色打造,进一步凝练专业的特色方向,力争每个专业都形成自己在重庆、在西部、在全国特色的领域和阵地;二是开放办学,引入企业和社会资源,与时俱进地升级改造课程内容,将社会资源、企业资源引进到专业发展中来;三是加大人才引进的力度,注重青年教师培养,增强教师教学技能培训,形成老、中、青年龄结构合理、知识结构科学的教师团队;四是加强专业科研、教学、创新平台的建设,让不同的教师在不同的平台上展现卓越,让不同的学生在不同的平台上能够得到发展、成长以至成才;五是加强专业转型和改造,根据行业发展、经济新常态,对学院三个老的专业的课程内容和实践形式进行改造升级,让它们焕发出新的生命力,以满足社会和行业对人才、对知识的需求;六是加大核心课程建设的投入力度,每个专业规划一至两个核心课程建设项目,投入资金,以项目为引领,以制度为保障,打造核心课程项目组和教学师团队,并且把“互联网+”的理念引入到核心课程建设中的体系中来,对内容进行改造和优化。
王兰:建设突出“应用型”的人才培养方案。一是以培养“应用型高级管理人才”为人才培养目标,适当增加有关管理和服务的创业教育,形成本专业的特色。二是建设多学科的师资队伍,适当引进工程技术、理科以及人文学科背景的专业教师,打造一支多学科知识交叉和融合的工商管理师资队伍,体现工商管理多学科交叉与综合的学科特色。三是实行问题导向式的课程建设,通过案例教学、情景教学、体验式教学等多种教学方法,打破传统的以课程为界、单一教师组织实施的课程教师组织模式,形成问题导向的课程群的教学和实践,将增强学生们对交叉知识的理解与运用,进而提高学习效果。四是引入国际化教学设计。在专业建设中,学院将逐步实行教学设计的国际化,引入国际化的课程和案例,同时加强学生的国际化交流、国际化思维训练与多元文化学习,拓展学生的国际化视野。利用产学研合作机制,建立实践教学基地。五是利用产学研合作机制,强化虚拟经营环境为主的实践教学,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各种学科竞赛、各类创业活动与科研活动,引导学生学以致用。通过与企业合作建立产学研基地,增强企业在实践教学中的作用,提高工商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的实效性。
尝试之路的淘金:有志者,事竟成
宋瑛:学院正在推动信息技术支持下新型教学模式的改革实践。一是鼓励老师积极申报在线辅助平台的建设。要求各个专业,只要列入核心课程体系的都要去申报。下一步我们建设的重点就是核心课程。目前老师使用并不完善,希望通过这一契机,加强这一方面建设。二是加强现代信息技术培训比如“慕课微课”培训,要求各系至少两位以上老师参加实地培训。这学期有8-10位教师参加“慕课微课”培训,让老师们掌握信息化手段实现教学模式改革。三是创新信息化教学新模式。目前,经济学院正在尝试“云课程”,从上学期起,连锁经营、国际贸易实务、西方经济学三门课程已试用两三家公司的移动辅助教学软件,实现课堂签到、在线测试、随机提问、知识闯关、在线学习等功能目前来看,取得的效果是非常好的。下一步,将推动“云课程”的建设,通过移动辅助教学云平台及云实训课程,塑造教与学互动新关系,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与主动性。
王燕:商务策划学院领导高度重视教学工作,统一认识,团结协作,以教学范式改革为引擎,辅以制度保障、经费支持、文化建设、战略引领,实施教学与学团工作双轮驱动,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通过多种举措,推动课堂教学质量提升。一是落实听课制度、开展“三走进”教研活动;二是充分发挥学校督导专家作用,规范教学流程及标准;三是以学习委员为抓手,加强教学信息培训,畅通师生沟通渠道;四是走出去引进来聘请专家,加大教师教学能力培训;五是开展教授访谈活动,言传身教,倡导“工匠精神”,打造“治学”文化;六是设立“徽商”奖教金,以赛促学、以赛促教;七是选聘创业导师和兼职教授,丰富教师体系,增加课堂吸引力和实战性;八是选聘青年教师导师,开展期初教学演练,务实加强青年教师教学培养,提高青年教师教学能力;九是以六大赛事为抓手,以赛促教,以赛促学,以赛育人,抓好学生科研赛事;十是“商策讲坛”领航程,“品学兼优”铸精英,“讲坛”领航学海梦,“五商并举”商策风。
王兰:2014年11月管理学院为牵头学院建设的工商管理特色学科专业群被评为“市级特色学科专业群”立项建设项目。2015年5月工商管理专业被评为重庆市“三特”行动计划特色专业建设项目。借此契机,管理学院充分借助社会各界教育资源,以教学改革为核心,充分调动全院师生积极参与工商管理特色专业建设,经过一年多的努力,初步形成“培养职业经理人综合素质,服务西南地区中小企业管理的复合型、创新型高级管理人才”为主要目标且具有地域特色的人才培养方案。对于特色专业的核心课程建设,学院依据现代企业发展需求设置核心课程,核心课程彼此相互关联与支撑,增强学生核心竞争力,适应市场需求。此外,学院还积极开发与地方经济发展特性相匹配的特色课程,以此培育和提炼工商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特色;同时积极培育优质课程群,以精品课程引领课程群建设,最终形成与工商管理专业特色紧密联系的优质课程群以促进教学质量的提升。